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禮類
四書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春秋類
孝經類
地理類
目錄類
詔令奏議類
政書類
職官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編年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韵韵会孚袁切正韵孚艰切𡘋音幡广韵断狱平反韵会录囚平反之谓举活罪人也增韵理正幽枉也前汉食货志)
 杜 周治
之狱少反者注反音幡(又通作翻前汉张安世传反水浆)又集韵韵会𡘋部版切翻上声集韵难也诗小雅威仪 
 反 (第 107a 页)
 之(以上论周官为周公所作)
程子曰周礼不全是周公之书法亦有汉儒撰入者
张子曰周礼是的当之书其间必有末世增入者然不
 可以此病周礼
金氏瑶曰此书 周公治
天下之大经大法其有关于治 …… (第 11a 页)
 不能行亦非其人不能知也
欧阳氏修谓周公设官太多王畿之内计十四万有奇
 攻周官者多据此以为不可易夫五官之属其数具
 在夲自无多修所计者乃乡遂小吏闾胥邻长之类
 耳不知成 周之治
所以能使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
 人而至于刑措者皆恃比闾族党州乡之法以为之
 枢纽也盖治教礼政刑事皆起于 (第 40a 页)
 浚仪王氏曰帝王盛时交鬼神有道自颛至舜咸命
 重黎绝地天通母相亲渎所以帅天地之度仪生物
 之则正人心而防世变 周治
日文明政嘉义罔不釐
 举虽文史翟历卜筮之职领于春官以大夫士为之 (第 54b 页)
 于楚时候不在竟司空不视涂膳宰不致饩司里不
 授馆单子归以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王
 氏曰道治言候人掌其道路 之治治
谓出入迎送治
 其事也
若有方治则帅而致于朝及归送之于竟注方治其方
来治国事者也春秋传曰晋栾盈过周王 (第 22a 页)
 看 诸侯三饭鲁备天子乐故有四饭不言初饭者

 只依蒙引解为是谓孔子正乐而去其一者未必然

看来应依朱子说(壬申)

周公谓鲁公曰章 沈无回曰 周公之治
鲁也尊尊而
 亲亲太公曰易世其衰矣此语世世传之后人见鲁
 之式微或归咎于贻谋之过不知鲁之可以一变至 (第 13a 页)
 故似有可原 沈无回曰精粗同价亦自有说彼正
 谓使举世但为其粗不为其精相安太朴巧伪不生
 焉耳不知三代以下之天下不可以结绳垂裳 之治
 治
之也
夫物之不齐节 徐儆弦曰许行始托神农并耕之说
 欲齐人也而不知人有大小之等不可以相兼继托
 神农 (第 41a 页)
  南何也文王之治周也所以为其国者属之周公
  所以交于诸侯者属之召公诗曰昔先王受命有
  如召公日辟国百里言治外也故凡诗言 周之治

  
由内而及外者谓之周公之诗言诸侯被周之泽
  而渐于善者谓之召公之诗其风皆出于文王而
  有内外之异内 …… (第 4a 页)
  言之也东北则纣之所在文王之初所不能及也

   程氏曰召伯为诸侯长故诸侯之风主之于召
  南 傅氏曰二南之国始于文王 之治
岐成于武
  王之分陜而其诗定于周公之作乐 曹氏曰系
  之周公则由雍州以至荆扬东南之域也系之召
  …… (第 5a 页)
  夫武始于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南之为义

  盖如是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周南召南之为
  义盖如是 程氏曰天下 之治
正家为先天下之
  家正则天下治矣二南正家之道也陈后妃夫人
  大夫妻之德推之士庶人之家一也故使邦国 …… (第 5b 页)
  于乡党皆用之自朝廷至于委巷莫不讴吟讽诵
  所以风天下为此诗者其周公乎古之人由是道
  者文王也 曾氏曰先王之政必自内始故其闺
  门 之治
所以施之家人者必为之师傅保姆之助 (第 5b 页)
 天下也

程子曰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则天下享唐虞夏
 商 周之治
○尧与舜更无优劣及至汤武便别孟子
 言性之反之自古无人如此说只孟子分别出来便
 知得尧舜是生而知之汤 (第 15a 页)
 读以为子无臣母之义盖邑姜也(陈氏师凯曰文母/文王正妃是为太)
 (姒邑姜武/王后也)九臣治外邑姜治内言纣虽有夷人之多
 不如 周治
臣之少而尽忠也周至也纣虽有至亲之
 臣不如周仁人之贤而可恃也此言人事有必克之
 理 (第 21b 页)
 惇厚博大以裕俗则王之休闻亦永有辞于后世矣
 集说(吕氏祖谦曰汉文近于惇大成裕而无所谓明/作有功汉宣近于明作有功而无所谓惇大成)
 (裕 周之治
体盖非后世可及也○金氏履祥曰达都/之始治体风俗于是关系励精者乏宽大之体而宽) …… (第 11b 页)
 (平则盈不可久矣迓则有舋亹方进之思焉勤劳勋/德如是成王弁冕奉祭其敢忘所自乎其敢少远周)
 (公乎○胡氏士行曰公之德文武之德也勤者所以/运此德于不息也迓迎其方来不以目前 之治
为足)
 (也公之勤施至则文武之教勤益大昭明于天下而/不迷矣○陈氏栎曰此王推美归重于公犹欲其益) …… (第 16b 页)
 (文武之册也下云作册逸诰告命周公之册也重其/事故既庙祭而册祝先王又因庙祭而册命周公也)
 (○陈氏师凯曰周公位冢宰摄政已七年欲退休成/王留 之治
洛又历七年自武王丧后共十四年也)
 总论(企氏履祥曰召诰洛诰相为首尾惟洛诰所纪/若无伦次有周公至洛使 …… (第 28a 页)
 岂敢弋取殷命盖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固其治而不
 固其乱者天之道也惟天不与殷信其不固殷之乱
 矣惟天不固殷之乱故辅我 周之治
而天位自有所
 不容辞者我其敢有求位之心哉 …… (第 31b 页)
 集传灵善也大善承天之所为也武成言祗承上帝
 以遏乱略是也
 集说(叶氏梦得曰此言黜殷本天意○林氏之奇曰/王者 之治
天下其举措动作无非天之事故其)
 (典曰天叙礼曰天秩命曰天命讨曰天讨凡所以施/之国家者非人之私意所能 (第 37a 页)
  (言民情难保以警之洛诰周公之留则有酬答载于/简册此萹乃无召公肯留之语其领受之意固见矣)
  总论(林氏之奇曰无逸君奭皆周公所作方其为成/王言则谓商 周之治
无不在其君之忧勤及其)
  (为召公言则谓商 (第 46a 页)
周之治
无不在其臣之辅相言各/有所当也○王氏柏曰此篇文意虽多不可晓大意)
  (是周公留召公共政之书也历举汤 (第 46a 页)
   (简脩进良犹未大区别也至康王则世变风移/矣苟犹兼蓄并容则馀孽不除终为良民之害)
   (故命毕公分别居里不惟恶不能以染善亦将/无以自容势不得不入于善矣此 周之治
所以) …… (第 11a 页)
 文王庙命之成周下都也保安釐理也保釐即下文

 旌别淑慝之谓盖一代 之治
体一篇之宗要也
 集说(孔氏颖达曰说文云朏月未盛之明也此日未/有事而记此庚午朏者为下言壬申张本犹如) …… (第 12a 页)
 (故十二年曰纪○林氏之奇曰周之得天下民心悦/而归之所虑者惟商民耳苟商民迁善远罪则四方)
 (岂有不虞之变哉○王氏柏曰先叙周公之功而商/顽有式化厥训之效今之所以命毕公命之以继周)
 (公 之治
非直曰代君陈也○潘氏士遴曰迁殷虽在/成王时然辅成王化殷即是尊文武之成烈故总以)
 (左右先王言之举世 …… (第 13a 页)
 集传今我敬命公以周公化训顽民之事公其往哉
 言非周公所为不敢屈公以行也
 集说(马氏森曰康王言非周公无以当化殷之任非/毕公无以继周公 之治
故先叙其德业之盛而) …… (第 15b 页)
 公四世元老岂区区立后世名者而勋德之隆亦岂
 少此康王所以望之者盖相期以无穷事业乃尊敬
 之至也
 集说(孔氏安国曰公其惟以是成 周之治
为周家立/无穷之基业于公亦有无穷之名以闻于后世)
 (后世子孙顺公之成法惟以治○苏氏轼曰康王以/为邦 …… (第 25a 页)
 (私介其閒则必有不正者矣安得而无缺○吕氏祖/谦曰敬明云者以君牙生长典训之内惧其或玩故)
 (欲其提振而发辉之也后世 之治
随失随救所立之/法鲜有能终其身由文王武王而至穆王盖百馀年)
 (矣而其谟烈无偏之可指无隙之可乘创业垂 …… (第 32b 页)
 (昔君文武成康之民也为训之道不可以不敬而尤/不可以不明岂特司徒之职将以奉若先王之道追)
 (配前人之美/在于此也)
王若曰君牙乃惟由先正旧典时式民 之治
乱在兹率
乃祖考之攸行昭乃辟之有乂 (第 33a 页)
 集传先正君牙祖父也君牙由祖父旧职而是法之
 民 之治
乱在此而已法则治否则乱也循汝祖父之
 所行而显其君之有乂复申戒其守家法以终之案
 此篇专以君牙祖父为 …… (第 33b 页)
 集说(王氏充耘曰夫教化行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则天下治教化不行而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

 (子不子则天下乱则民 之治
乱不在此而何在乎○/王氏纲振曰凡教以身心为的则民自易从凡教以)
 (衣食为资则教尤易入此先王文武之谟 (第 34a 页)
 忧之曰是岂不灾及我躬也乎
○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音/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子/六)
(反/)国百里于(音/乌)(音/呼)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叶巨/已反)
 赋也先王文武也召公康公也辟开蹙促也○文王
 之世 周公治
内召公治外故周人之诗谓之周南诸
 侯之诗谓之召南所谓日辟国百里云者言文王之 (第 78a 页)
       总 校 官(臣/) 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序

周礼全经释原序
先民有言泰和在成周宇宙间至治固不可得而见矣
幸存周官法度六篇其当时为治之迹矣乎因其迹以
求其心得其心以推于政故成 周之治
百世可复作也
今全经具存不曰周官而名周礼何哉盖礼也者道之
体也法也者道之用也心也者道之管也道与心一斯 …… (第 3a 页)
由心以行
政顺应以平施则王道行矣则地稽天损益因礼变通
宜民则制作协乎自然矣故能会心政礼法为一道则
周之治
夫岂远哉周礼晦蚀于战国毁弃于暴秦渐
出于汉氏刘德购之得于李氏惟存五官而补以考工
记刘歆传之杜子春训之 …… (第 3b 页)
鲁钝窃志是经体验探求至形寤寐似窥见其一二者
然后知周礼一言一字无非圣人精神心术之所寓当
时已施 之治
迹者也孟子曰诸侯恶其害己而皆去其
籍故知周礼者孰如孟子今观遂人以下地官之半实
冬官也不知何人次于掌节 …… (第 5a 页)
 法而民不得其养则周礼何以能行哉无怪乎三代

 而下有为之君贤明之佐项背相望以无其具故不
 能致三代 之治
也愚自有知窃有志焉以天地民物
 得所之由古今治乱悬隔之故含蓄于心久矣考后
 贤未施之论及君臣已行之迹 (第 18a 页)
皆不能如王子阳所
 谓建万世之长策举明主于三代之隆之论及得周
 礼读之研精覃思为日既久似有得其要领者然后
 知武 周之治
迹孔孟之作用举备于此乃敢会众说
 而折其中洗千年之晦蚀决诸儒之壅塞是故复遂 …… (第 18a 页)
 冢宰何以掌邦治也曰治之大者则统乎天下自典
 法则而下以及监牧立监设官分职凡所以立国而
 宜民者皆其职之所掌故曰邦治然则其掌王宫何
 也曰天下 之治
修身为本未有治国平天下不本于
 修身以齐其家者也故冢宰所职虽曰治平之事然
 其本务则唯为王经理修齐二 …… (第 20b 页)
 之目然治王宫其本也宰夫虽钩考治法然亦修宫
 中之职事可以见天官之职齐治而已矣曰以宫正
 宫伯为属之首何也曰以其掌宫禁宿卫士庶子
 治
者也王家宜以谨固宫室为先故始之欤曰饮食
 细务也必次之以膳夫至腊人十官何也饮食居室
 修身之本也曰以 …… (第 21a 页)
 也司谏掌劝率之教司救掌纠戒之罚亦犹诏𡠾谏
 恶之意也故次之曰调人媒氏之继谏救何也曰既
 教于安常之日不能不防于斗怒之时故调人以平
 成 之治
之于未乱也夫调人司和合之政而男女又
 合之本也故设媒氏掌男女之判合以次之所以立
 生民之始也曰司市次 …… (第 25b 页)
 相保章氏皆属之内史掌内令外史掌外令御史掌

 赞书皆以赞王及冢宰 之治
者然不外乎文书之职
 焉车旂又礼之辨名分所存也都家宗人掌都家之
 祀礼以在外故末之而礼典终矣
 夏官 …… (第 30a 页)
  制之皆不亲民一羊十牧则州县虽有爱民之实
  心承奉制使日亦不足矣安能各副其望而自展
  其志乎故欲求三代 之治
必复司徒司空二职郡
  守亲民然后可
 一府史胥徒庶人在官之役也司徒颁职有曰学艺 …… (第 46a 页)
  既明则天下弊端绝矣后世则统谓之吏胥吏者
  乡吏能者在职之选也胥者堂上之役趋走服役
  之人也合而名之非也欲复三代 之治
府史必庠
  序之中有德行有才艺者为之贤能则入举选之
  典而命职焉胥徒则役民为之天下不治未之有 (第 47a 页)
 之以备行礼之用官又常稽之令民耳闻目见所以

 习礼乐之意于平时此成 周之治
所以礼备乐和粹
 然盛美也郑氏曰吉服祭服也凶服吊服也比长主
 集为之祭器者簠簋笾豆之属闾胥主集为之丧 (第 62a 页)
 释曰先王于四方之宾客来则有以迎之去则有以
 送之因设候人之官分掌候四方宾客之往来其于
 道路候掌其道路 之治治
谓出入迎送治其事也郑
 氏曰国语候不在竟讥不居其方也禁令备奸寇也
 以设候人者选士卒为之即其徒也方治 …… (第 73b 页)
 释曰国事谓王有祭祀会同之事诸侯当助其荐献
 与其礼仪也戒令振肃之使无违礼也事则所当行
 之事也射人诏相 之治
达谓诸侯因与王射及助祭
 而有所治受而达之于王王有命又受而下之
以射法治射仪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乐 (第 77b 页)
民不得逞而奸民不得肆易
直淳庞以从上令朝夕孜孜措心发虑未尝不欲勤其
事尽其职敏其行以听在上之旌举也成 周之治
其根
本尽在乎此王道失传后世未有能明之耳或曰比长
即上农也农夫而加以下士可乎曰遂中邻长无秩里
宰则二 …… (第 5a 页)
爵亦尊矣乡大夫州长党正既民中之官
安可授以如是之尊爵曰三等大夫其本皆宾兴所出
用事而任职则司乎百官府 之治
矣老而致其事则司 …… (第 5b 页)
于后矣乡
遂之法乃周礼之首务而礼乐兵刑井田次之三代而
下岂无愿治之君贤明之佐欲举行圣人之典以复中
之治
者乎特以其本不明而独行其末适足以坏天 …… (第 7a 页)
策有君有臣举而行之成 周之治
夫岂远乎
  财赋
周礼一书理财居半先儒有是言也夫财者家国之本
以之调均庶政以之维系人伦苟不经制使之 (第 47b 页)
 天地以生物为心故生者天地之大德也有位则事
 事做得无位则虽有盖天功业亦做不得如孔子非
 不圣然无其位竟不能挽西 周之治
而卒老于行可
 见位为圣人大宝也
 理财不是理国家之财凡财之资于民用者无不理
 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污池 …… (第 11b 页)
 下裳之制与民服御由是野俗始变为文风人𩔖始
 别于禽兽礼义兴行人文丕变而天下治若此者疑
 有取于乾坤盖乾坤变化而无为故圣人衣裳 之治
 
疑有取之也
 朱子曰垂衣裳而天下治是大变他以前底事了通
 其变须是得一个人通其变若听其自变如何得 (第 21a 页)
杨万里诗丞相我知己太守我故人言非汰尘杂尘杂不入言初谈圣贤髓终谈天地林
言鱼巾切)
(失人切汉书叙传杜 周治
文唯上浅深用取世资幸而免身延年宽和列于名臣黄庭经三关 (第 25b 页)
  匪风
匪风首章毛传与汉王吉上昌邑王书同义吉治韩诗
者而义同毛定非一家之私说矣朱子最爱韩兹独以
其同毛而易之
周道 周之治
道也传笺义同朱子见序言思周道故改
作道路解 (第 21b 页)